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期刊导读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作者稿件学术不端常

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学术领域不断繁荣发展,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大量的学科研究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而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学术不端行为。早年大多数学术出版机构都是采用手动搜索或者依靠专业领域审稿人员的经验去判断所提交的文章有否剽窃行为,90年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编辑部应用Google进行排查。2010年起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编辑部应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和同方知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索系统(AMLC)对所有作者所投论文进行文献检测。该系统是一个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大量国际学术文献为全文比对资源,辅助检查篡改、不正当署名、抄袭、一稿多投、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智能系统,该系统以文章的全文、章节、段落、句子为单元进行检测,现将本刊应用该不端检测系统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11年9月~2013年1月作者自由投稿,经过责任编辑初步对文章格式、内容进行筛选且符合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内容要求的中文稿件454篇进行文献不端行为检索。454篇文章来源于全国除青海、西藏、宁夏和台湾、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外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各高校和县市级以上的医疗单位、科研机构与耳鼻因喉头颈外科、神经外科及部分颌面外科相关的临床、基础类论文。按照作者在投稿时拟定的计划栏目类型进行划分,其中论著类216篇,经验交流类130篇,综述类60篇,其他类如学术园地、个案报道类48篇。基础类论文164篇,临床类263篇,其他27篇。

1.2 检索方法

应用文献不端检索系统(

2 检索结果

454篇在线检测的论文中复制比>50%38篇,占8.37%,最高复制比达89.8%;>40%~50%19篇,占 4.2%;>30% ~40%42篇,占9.3%;复制比为0的81篇,占17.8%。说明本刊和其他科技期刊一样文献不端行为常见。复制比在40%以上的均为句子和段落的多源复制;454篇文章检索中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为抄袭与剽窃,有的文章特别是临床类文章仅只修改病例收集日期和病例资料,其他完全一样,甚至参考文献引用都一样;造假特别是数据造假,如不一样的病例数用相同的统计学方法最后得出的统计学数据一模一样;东拼西凑;论文低水平重复;参考文献引用不实等。

3 讨论

中国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作为一本国家级科技期刊,主要作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进行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同时它也反映一个时期本学科发展及创新的水平。本刊接受的作者稿件出现了许多的学术不端行为,这是对社会的一种危害,更是对本刊严谨的学术之风的一种亵渎。作为编辑我们不能片面理解文责自负,其实由作者文章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责任,事实上还应理解为“文责共负”。通过对本刊接收的454篇经过初筛后的论文进行文献不端系统检索发现其科技期刊中常见的如一稿多投、抄袭、伪造、篡改、不正当署名等均有出现。

3.1 编辑部防止不端行为应该注意点

作为编辑,我们应该履行我们编辑的职责[2],对于编辑工作者,第一,在日常编辑工作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质疑”的态度,特别是对一些稿件来源于大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大的教学医院的基金论文的文章,绝对不能放松警惕,近年曝光的学术不端事件,牵涉的多是许多重大课题的论文。第二,作品的署名不可忽视。一般来说文章的第一作者应该是对本文工作作出最直接、最主要研究的人。对医学临床类文章,可能牵涉到的就是病例资料来源的客观性及真实性。本刊遇到过第一作者与其通讯作者就文章的署名权发生异议的事情,第一作者毕业后分配到其他单位,第一作者未经原单位通讯作者同意擅用其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最后通讯作者就此事异意。提示我们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不可漠视作者的署名权,我们应该与作者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不为某些心存侥幸的学术不端行为制造者提供可乘之机。现在我们对每一篇文章的所有作者都会联系,包括收稿回执、修改意见、录用与否或退稿意见,让所有参与稿件的作者对文章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也对防止滥用署名权进行了有效的遏止。第三,引文的规范化与否是判断作者学术研究态度严谨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编辑流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编辑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应特别对待。第四,学术造假也是本刊在文献检索中发现的一个严重问题。本刊就在近期检索一篇基础文章,其检测结果相似度仅4.7%,不到1个月外审时专家正好在同专业的一本期刊发现了此文章,再仔细对全文比对发现仅只有临床资料的病例数不一样,其他完全一致。并且两篇文章来源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单位,象这种学术造假,改头换面的行为,为了提高稿件质量与办刊水平应该严惩不怠。第五,其他因素的限制。不端系统检测文章的复制比说明是所检测的文献与比对库中文字所占的比例多少,并不代表抄袭程度。本刊检索的有2篇文章复制比均不到30%,但仔细比对后,发现与已经发表的文章只是增加了中英摘要及部分参考文献,其他资料和格式完全一样,包括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疗效都一样,对此编辑部就不可能对此文章判定合格。所以有时也不能完全依赖此检测系统,编辑要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对文献的阅读量来提高学术鉴别能力,对检索的文献不管复制比的多少都应对全文仔细比对、推敲,提高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编辑在使用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把握原则、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