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原标题:袁亚湘:高质量期刊建设要有信心 扎实走好每一步
9月25日,以“合作共赢,赋能未来——共筑科技期刊发展生态圈”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长春圆满落下帷幕。会议期间,院士、高校校长、期刊编辑、学术领导等行业专家为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9月24日,人民网围绕本届论坛主题,对袁亚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数学》主编)进行一对一专访,对中国期刊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一、营造良好的科技生态环境,支撑期刊高质量发展
袁亚湘认为,建设一个高质量期刊,不单纯是科技期刊的问题,更需要考虑整体的科技生态环境。
袁亚湘建议,要让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能够安心、潜心、舒心做研究,能够凭借兴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发现科学规律、证明科学定理、解决科技问题作为最高宗旨,而不能一概以获奖和发表论文的数量、引用率等来衡量、评价科技人员的成绩。科技界应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把大部分精力用在科研上,潜心科学研究,攀登科学高峰。
二、稳定一批高水平编辑队伍,打造高质量期刊
袁亚湘指出:“当前,我们编辑队伍特别是做专职编辑的同志,无论待遇还是地位,明显还不能匹配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他认为,现在编辑人员的待遇偏低,不利于建设高水平的编辑队伍,也制约着期刊高质量的发展。
针对社会上不重视编辑工作重要性的观念,袁亚湘认为,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编辑队伍,专业化编辑可以和科学家保持密切、通畅的合作,从而吸引优质稿源。
为建设科技期刊的一流编辑队伍,袁亚湘提出三条建议:一是科技期刊编辑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最好取得与刊物学科方向相关的博士学位;二是要有亲和力、有较强与人沟通的能力,科学家往往很忙、有些性格比较奇特,与他们沟通时应有耐心、肯花精力;三是要了解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了解顶级科学家正在从事的研究工作。
三、推动编委会、读者的国际化,提升期刊影响力
袁亚湘提出:“编委会的国际化不是狭义的理解编委会成员要来自不同的国家,而实际上是要求成员具有国际视野,处理问题能够站在国际的高度。” 一个期刊要真正成为国际期刊,成为全球科学家瞩目的杂志,就要吸引国际化的读者,这样才会逐渐提升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坚定信心,咬牙爬坡提高期刊质量
谈到中国期刊近年来的发展,袁亚湘认为,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跟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十年前,大部分中国期刊的国际知名度较低。经过十年的努力,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无论是指标、影响力还是吸引到外部稿源数量,都能证明进步是肯定的,而且进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
袁亚湘表示,中国科技期刊界一定要保持清醒,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但是和国际一流期刊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针对办科技期刊操之过急的部分现象,袁亚湘提出,杂志不像是出版一本书,杂志具有连续性和连惯性特点,需要长期的品牌积累,需要渐进培育影响力。“一个好的杂志是一步一步、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咬牙爬坡,虽然有困难,但是坚信我们在前进。”
五、紧盯发展趋势,推动期刊数字化电子化
袁亚湘认为,数学期刊与其它领域不同在于,数学家对期刊的评价并不是简单的以引用数、影响因子等来衡量,而是以同行的科学家能否从中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成果,以其发表的成果对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进行评价。